小孩子的座牙会换吗?
人的牙齿从婴儿时期生长到老年,要经历两个阶段:乳牙阶段和恒牙阶段。从出生后6个月左右,乳牙开始萌出,2岁至3岁左右,20颗乳牙长齐。从六七岁至十二三岁,乳牙逐颗脱落,为恒牙所代。恒牙共32颗,28颗逐渐在乳牙的空位上萌出,其余4颗为第三磨牙,在20岁左右直接从骨中生长出来。
乳牙阶段一般持续13年左右,恒牙可是终生伴随人们。因此,有些家长认为乳牙是“小儿”牙,早晚要脱落,有了龋齿“小儿”牙不治疗关系不大。其实不然,如果乳牙龋坏,不仅会引起小儿咀嚼功能降低,影响营养的吸收和消化,还会影响到小儿的发育。如果双侧的后牙都坏了,造成双侧咀嚼功能降低,小儿面部肌肉发育就会受到影响,有可能造成双侧脸形不对称。另外,如果一颗牙齿患了龋齿,治疗不及时有可能引起根尖部的感染,影响到继承恒牙的硬组织发育,使恒牙出来以后患龋齿的可能性增加。特别是后边的乳牙发生根尖部感染,可能会影响它前面一颗牙齿(恒切牙)牙胚的发育,使恒切牙将来出来时出现牙釉质发育不全。如果个别牙齿有了龋齿导致缺失,还会使邻牙发生倾斜,影响到将来继承恒牙的正常萌出,使恒牙错位萌出,造成牙齿不整齐。如果一侧牙齿发生严重损坏,长期用另一侧咀嚼食物,面部肌肉活动不协调,可能造成脸形不对称。因此,当发现“小儿”牙有龋齿时应及时治疗。
随着小儿的发育,人体的骨骼也在生长,特别是上、下颌骨的增长速度非常快,因此为恒牙的替换和正常萌出提供了空间。只有在此条件下,当“小儿”牙发生脱落时,恒牙才能顺利地萌出,替换脱落的“小儿”牙,形成恒牙。一般说来,恒牙的大小与“小儿”牙不同,每颗恒牙都替换同位置上相对应的“小儿”牙。除了最后的3颗恒牙,没有“小儿”牙的替换,而是直接从“小儿”牙的后面萌出。儿童在6~7岁至12~13岁时,是恒牙替换“小儿”牙的时期,家长应特别重视这个阶段小儿的口腔保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