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孩几个月才长股骨头?
宝宝出生时,股骨是伸直的并向内弯曲的,这时不论站立还是躺在床上都呈现“M”形。2-6个月之间,随着宝宝的走路练习和腿部肌肉的发育,股骨慢慢向外侧弯曲(正常人都是外侧骨盆比内侧高一些的)。9个月以后,大多数宝宝能够独立行走,此时双髋及双膝稍屈,腰部前倾,走起来的时候,臀部明显突出。18个月时绝大多数宝宝能像大人一样走路。
在宝宝学习站立、走路的过程中,由于肌肉力量不足或关节活动度异常,可能导致步态出现异常。这时家长要注意观察,发现异常及时带宝 宝就诊。常见的有“八字脚”“罗圈腿”(O型腿)等。
如果发现您的宝宝有 “八字脚" ”罗圈腿(O型腿)”的症状,建议及早就医,明确病因后进行治疗。对于生理性“八字脚”和生理性“罗圈腿(O型腿)”,一般无需特殊处理,只要定期复查即可;而对于病理性“罗圈腿(O型腿)”,应及时就诊,查明原因,进行针对性地治疗。
其实这也是小儿骨科的正常发育过程,一般到了3~7个月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比较特殊的形态,骨骺与干骺之间出现一个扁平的间隙。这是骨骼断了吗?没有,这个间隙里面不是空气而是软骨,是未来正常的骨骺及骨骼生长的中心,这个时期,骨骺处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,所以一旦受到外界的损伤,就容易发生移位。
如果宝宝在3~7个月期间如果学走路,由于足部经常着地负重,股骨头上方接触的地方就容易出现微损伤,负责修复的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就像工人一样在骨骺端来回穿梭,在修复的过程中,负责分解骨头的破骨细胞就会将扁平的软骨间隙部分吸收掉,这样便形成一个凹陷的样子。这个过程学名叫股骨头骨骺的缺血性坏死,这就是我们俗称的“竹节股骨头”。
通常情况下这个过程只影响股骨头的形态,并不需要治疗,只要停止宝宝过早学走路,过早站立的不良习惯,一般经过3~5年自然的生长就会完全恢复正常。